一、監督講堂
編者按:為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自我革命重要思想,全面推進黨紀學習教育走深走實,特開設監督講堂版塊。該版塊重點選取與國企緊密聯系、與黨員息息相關的重點條目,并集合各部門的監管職責、行業規章、上級要求、集團內部規章制度,深入剖析典型案例,以案示警,以案說法,以案明紀,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時刻繃緊紀律之弦,永葆忠誠干凈擔當的政治本色。本期監督講堂由集團審計與風險控制部為大家剖析解讀《條例》第十章中關于違反工作紀律方面重要條款的相關案例。
典型案例:違反國有企業物流貿易“十不準”原則典型案例
ABC公司為全資中央企業,甲、乙公司同屬自然人賴某投資并直接控股的企業(賴,虛擬姓氏)。ABC公司從乙公司采購棉紗,銷售給甲公司。形式上的“購銷合同”約定:(1)甲公司每批次預付20%貨款給ABC公司;(2)ABC公司收到預付貨款后,向乙公司辦理采購,并按采購金額向乙公司開具90—120天信用證結算;(3)棉紗運入三方指定的第三方倉庫,物權屬于ABC公司(名義上);(4)ABC公司收到甲公司在《遠期信用證》到期日前支付的80%貨款時開出提貨單,甲公司方能從第三方倉庫提走委托采購的對應數量棉紗。表面上,是甲公司委托ABC公司向乙公司采購。
案發時,ABC公司財務發現甲公司有四項合同的80%款項逾期未付,但仍繼續給其上游供應商開出7787.48萬元遠期信用證。ABC公司于是到第三方倉庫盤點,發現存在嚴重的貨物短缺,意識到已開具的大量的信用證款項可能無法收回,遂向上級集團報告,并以甲公司涉嫌貿易詐騙罪向公安局報案。
案例剖析:
案例中,ABC公司合同權限設置過大,且合同風險評估和審批僅是走過場,固有管理風險高。庫存管理內控失效,“庫存”賬賬、賬實嚴重不符。會計內控失效,核算混亂,失去監督功能。采購入庫內控制度失效,存貨管理處于放任狀態。未開展信用調查,債務風險失控。巨額授信未經董事會批準,風險管理失控。信用證監控失當。最終認定,ABC公司與賴氏集團開展162項的“棉紗貿易”屬于無實物交易基礎的虛假交易,以及對方以攫取信用證及其貼現資金為目的的融資性交易。ABC公司與賴氏集團虛假貿易造成的直接資金損失4.57億元。
融資性貿易合同條款通常存在墊資、融資、借款本金、借款利息等借款合同常見表述,本質是無商業實質、以貿易業務為名對外提供資金,或通過結算票據、辦理保理、增信支持等變相提供資金,為上下游企業提供融資便利,充當融資通道,極易滋生腐敗。融資性貿易資金方缺乏對貨權的實際掌控,缺少對貨物市場波動的關注,存在巨大資金風險,必須嚴格禁止。
近年來,國企由于開展融資性貿易頻發風險事件,造成國有資產損失,增加了社會區域的金融風險。各級國資委明確禁止國企開展任何形式的融資性貿易。
上述案例,從遵守黨規黨紀的要求上來說,屬于“工作中不負責任或者疏于管理,貫徹執行、檢查督促落實上級決策部署不力,給黨、國家和人民利益以及公共財產造成較大損失的”行為;從合規和風險管理的角度來看,屬于違反國務院國資委、省國資委關于國企開展物流貿易“十不準”原則。下面我們再強調一下這“十不準”原則:不準開展背離主業的貿易業務;不準參與特定利益關系企業間開展的無商業目的貿易業務;不準在貿易業務中人為增加不必要的交易環節;不準開展任何形式的融資性貿易;不準開展對交易標的無控制權的空轉、走單等貿易業務;不準開展無商業實質的循環貿易;不準開展有悖于交易常識的貿易業務;不準開展風險較高的非標倉單交易;不準違反會計準則規定確認代理貿易收入;不準在內控機制缺乏的情況下開展貿易業務。
二、黨紀課堂:關于工作失職行為的紀律處分規定
《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第一百三十條 工作中不負責任或者疏于管理,貫徹執行、檢查督促落實上級決策部署不力,給黨、國家和人民利益以及公共財產造成較大損失的,對直接責任者和領導責任者,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造成重大損失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留黨察看或者開除黨籍處分。
本條是關于工作失職行為及其適用的處分種類和幅度的規定。
本條分兩款。第一款針對的是黨組織負責人。這里的負責人不僅是指黨組織的主要負責人,也包括其他負責人。根據領導班子內部的工作職責分工,黨組織負責人分別承擔直接責任、主要領導責任或者重要領導責任。具體表現為在工作中不負責任或者疏于管理,貫徹執行、檢查督促落實上級決策部署不力,給黨、國家和人民利益以及公共財產造成較大損失的行為。本行為是由于工作中的不負責任或者疏于管理導致的后果,是黨組織負責人失職失責,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態度對待黨的工作,不負責任,使“兩個維護”流于形式,得不到具體落實,本身就是不講政治不作為的表現,是沒有自覺與黨中央保持一致的表現。
第二款關于“新官不理舊賬”行為的處分?!靶鹿俨焕砼f賬”是個形象的說法,表面看起來是“舊賬”,實際上接手它、解決它本身就是新任領導干部的職責。新上任的領導干部,不僅要接過權力,更要接下責任,一任接著一任干,以事不避難的態度解決“舊賬”、及時止損。但在實踐中,仍有領導干部以班子換屆、崗位調整為借口,對一些歷史欠賬、“半拉子工程”、遺留問題,選擇視而不見、久拖不決,這本質上是回避矛盾、不負責任,沒有切實踐行正確的權力觀、政績觀、事業觀。黨員領導干部要深刻領會黨中央在《條例》中專門增寫這一款規定的深刻用意,提高認識、切實履責,將解決以往矛盾問題轉變為未來發展動力,在解決“舊賬”中建立“新功”。
三、廉韻清風:新官理舊賬,贏得萬人心
改革開放初期,福建寧德還是一個落后地區,但是在這個落后地區卻有一個“不落后”的現象,就是當地的領導干部熱衷于違紀、違規占地建房。這種建房的費用動輒十幾萬元,甚至有幾十萬元。而那個時候,福建全省的職工平均年工資收入是1400多元。那么錢從哪里來?物資從哪里來?于是腐敗叢生。這種占地建房的風氣是愈演愈烈,人民群眾對于能不能治理好這個歪風幾乎喪失了信心。
談起占地建房的問題,許多干部就說,這個問題并不是起于今日,由來已久,當地的許多干部都牽涉其中,都是既成事實了,最好的辦法是新官不理舊賬。還有一些干部說,治理這個問題實在是太難了。且不說法不責眾,占地建房的這些人還都是同事,你收了別人的房,收了別人的地,勢必是把別人得罪了。
在這一片縱容、推諉和無原則的理解的氛圍中,年輕的習近平同志拍案而起。主持召開地委工作會議,決定把查處干部違紀違法占地建房確定為懲治腐敗工作的一個突破口,從思想上、組織上作了全面部署。針對一些干部的畏難情緒和怕得罪人等錯誤認識,習近平同志在地委工作會議上有針對性地強調:“不錯,占地蓋房的干部確實不少,但對廣大干部而言,他們是少數,對全區200多萬群眾而言,他們更是少數,只不過三百分之一嘛!”
習近平同志還在會上斬釘截鐵地指出,“這里有一個誰得罪誰的問題,你違紀違法占地蓋房,為一己之私破壞了黨的權威和形象,是你得罪了黨,得罪了人民,得罪了黨紀國法,而不是代表了黨和人民利益查處你的干部得罪了你!”習近平同志這些旗幟鮮明、態度明確的講話,給全地區干部群眾以極大鼓舞,推動了這場反腐敗斗爭深入開展。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寧德地區共查處了7392名干部違紀違法占地建房,其中縣級以上干部242名,科級以上干部1399名。